金櫻子又名倒掛金鉤、黃茶瓶、刺角,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。金櫻子為常用中藥,以果實、葉、根供藥用。果實即金櫻子,具有補腎固精、止瀉功能。用于治療高血壓、神經(jīng)衰弱、自汗盜汗、脾虛泄瀉等癥。葉能解毒消腫,外用治燒燙傷、外傷出血。根具有活血散淤、祛風(fēng)除濕、解毒收斂、殺蟲功能,用于治療腸炎、痢疾、腰肌勞損、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等癥。標準化種植技術(shù)如下:
金櫻子為灌木,喜溫暖、濕潤氣候和光照充足的環(huán)境。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壤土上生長良好。育苗地塊宜選擇土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。選地后,深翻土壤,施足有機肥作為基肥,整平耢細,做成1.3米寬的高畦,四周開好排水溝。栽植地可選擇低山向陽的緩坡地、丘陵地或平地,也可利用荒地、路旁、田邊、房前屋后零星種植。
于秋天果皮黃紅色時,采收成熟果實,取出種子,晾干后隨即下種。播種時,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距20~25厘米、溝深1.5厘米開溝,播幅寬7~10厘米,然后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(nèi),蓋細土1.5厘米厚左右,澆1次稀薄腐熟人畜糞水,然后畦面蓋草保濕保溫。出苗后揭去蓋草。出苗后,進行中耕、追肥等田間管理,當苗高80厘米以上時,即可定植。定植時間于秋季落葉后進行。定植時,在選好的定植地塊上,按行距1~1.5米、株距65厘米、穴徑和穴深各50厘米的規(guī)格挖穴,每穴施入腐熟廄肥5千克,與底土拌勻,上蓋10厘米熟細土,每穴栽苗1株,分層填土壓實,澆1次定根水,覆土稍高出地面。
定植后1~3年內(nèi),每年于春、夏、秋季各中耕除草和施肥1次。第4年至植株封行前,每年于春、秋季各中耕除草和施肥1次,肥料施用量根據(jù)植株大小酌定。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除草。定植后,每年冬季,剪除枯枝、重疊枝、交叉枝、纖弱枝及徒長枝和病蟲枝。對生長強健的長枝,要進行短截修剪(即剪去枝條的1/3),促使多發(fā)新枝、多開花結(jié)果。每次修剪后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。遇澇排水,遇旱灌溉。
|